北洋官报局成立于1880年,由洋务派官员李鸿章、盛宣怀创建。总局设在天津,下设七个分局。1990年前,该局就有电镀厂房。1906年天津工商劝业会展览会上,该局送有电镀铜版等展品。该局还接受北洋初等工艺学堂学生来局学习电镀和实习。
北洋银元局建于1902年。在1906年时曾划拨19间厂房给北洋劝业铁工厂,清单中就有电镀厂1间,说明在1902年时,该局就有引进的电镀设备和工艺。北洋劝业铁工厂在银元局划给厂房的基础上成立,隶属北洋工艺局,共有艺徒265人,科目分绘图、机理、算术、镀镍、机器、木样、打铁、翻砂、铆锅等。从分科看,已有镀镍工艺。1907年该厂已能生产水龙、铁床、铁椅、指挥刀、熨斗铜模、马镫等金属制品。其中铜模是用电镀制造的,而水龙、指挥刀等都经过镀镍。
上海电镀工业的诞生
晚清时期,电镀工艺刚传入我国时,主要是作为产品的辅助工序被应用,而且分布在其他行业里,如印刷业、首饰业等,应用规模不大。1910年左右,上海等工业城市开始出现专业电镀厂,这是我国电镀工业的转折点,电镀行业已经独立存在,不再依附于其他行业,手持光谱仪精度,是电镀行业发展的开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至三十二年(1906年)间,英籍犹太人发莱根斯在上海原大马路信大祥棉布店旧址开设上海电镀公司。据说这是上海家专业电镀厂。英国人对电镀技术较为保密,对镀液成分、操作条件秘而不宣,为防止技术外泄,全部雇佣英国人。后来为降低成本,开始雇佣中国人。上海的电镀前辈张小弟、张开金、沈诚顺、李士庭等在该厂当过学徒。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发菜根斯向重庆发展,于是将公司租让给张小弟经营,但不久也因故关闭。关于发莱根斯的上海电镀公司,因至今未查到文献根据,无从知道该公司诛情。但是上海较早电镀厂的出现不会迟于1907年。据1947年上海联合微信社的调查,诚错电镀行成立于“民元**年”,即1907年,苏州手持光谱仪,老板是沈诚顺,见图4-7。这是迄今已知厂名的上海较早的电镀厂。以后有一家名为骏鑫电镀金银号,厂址在英租界天津路大西路。从“毛锦记”的早期厂名毛锦记电镀金银号来看,应当与该厂成立在同一时期,手持光谱仪价格,约在1917年。
近代上海电镀工业
失败后,上海成为向西方开放的“五口岸”之一。大量新思想和新事物涌进上海,作为新工艺的电镀技术也随之进入。19世纪70年代前,上海的工业生产中已经应用电镀,主要是首饰、印刷等行业。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也已开始。上海早期电镀的实践过程,特别是电镀技术向外地的传播过程,不仅使上海成为中国电镀工业较集中的城市,也对全国电镀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4.2.1电镀应用
(1) 美华书馆的电镀铜版咸丰八年(1858年)有外国教士姜别利( Gamble)在浙江宁波首先用电镀法制取汉字字模。咸丰九年(1859年)姜别利认为上海是中国商埠,在此传教,手持光谱仪使用,可以扩大影响,遂决定迁址上海,初期在小东门十六铺法国巡捕房的左侧。美华书馆由甬迁沪后,除印刷书刊外,还出版不少科学技术书籍。当时有人评论说:“其时国人竞研科学,美华书馆出版数理之书。”美华书馆迁沪经营,意味着电镀铜版技术传入上海,因此,1859年或1860年是上海开始应用电镀的时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