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别利电镀汉字字模样本
电镀工艺用于印刷业,还可以从当时出版的电镀文献得到证明。据1868年京师同文馆出版的《格物入门》里“以电铸制印版”条目:“迩来*上海,亦仿此法(指电铸法制造字模铜版),以木化铜,可垂久远矣,永无模糊糟朽之虞也。”这条文献说明,约在1868年,上海印刷业已有人用电铸法制造汉字铜模。该书作者丁韪良与上海江南制造局、格致书院的人有交往,在这之前,去上海参观过姜别利的电铸铜版工艺(图3-18)。电铸法制造印刷字模,不是姜别利的*创。1841年,有亚当姆(Adms)用电镀法将木版电镀成铜模,1846年,魏尔考士( Wilcox)将铅活字电镀成铜模。事实上,电铸在印刷业已应用多年。姜别利的功绩是将电铸用于制造汉字字模,x荧光测硫仪,他还将汉活字与英文各号字体加以统一,从而解决英汉对照排版的困难。姜别利用电铸法制造的汉字字模,字号齐全,形体秀美,有大小字模7种,除美华书馆自用外,还供应京沪两地中外报馆和印刷局,并**到日、美、英、法等国,俗称“美华字”。姜还赠给京师同文馆一套,用于印刷书籍和文件。至今在一些图书馆里,仍能见到美华书馆印刷的书籍,有些书的封面上印有“新铸铜版”字样,表明是用电镀字模印刷的。(2)电镀在民办印刷企业的应用晚清时期,我国印刷业应用电铸已很普遍,论时间早和规模大,要数上海的商务印书馆。该馆成立于1897年,老板是宁波人鲍氏三兄弟(咸恩、咸昌、咸学),曾在美华书馆学徒,深谙姜别利的电镀技艺。
北京电镀业的优势还有多处表现,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农工商部创办工艺局,共设分厂10余科,其铁工电镀科内有工师匠徒25人,这是北京官办企业中设立电镀分厂的开始,也是全国官办企业中明确设立电镀分厂的开始。在电镀教育方面,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其教材已有电化学和电镀的内容,而上海的格致书院成立于光绪二年(1876年),才开始这方面的教学活动,时间晚了14年。
在1910年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
该校曾送展电镀产品。该校电镀毕业生尚缺乏文献记载,但据1914年的《教机”、“压棉
育公报》(*7册),当年该校电镀班已有毕业生18人,这是目前已知的较早的电该校办学时间很长,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改名为京师艺徒学校,最后于镀专业毕业生
1923年改名为京师公立职业学校。1918年,美国记者甘博到该校参观。据称该校“学制三年,专业**器、木工、电镀和制皂”。招收14~20周岁学生,当年注册学生93人,其中,电镀专业24人。“在一间大教室内,展示着学校工厂的展品,有各类肥皂、教具、电镀物品、抽水机及其他机器。”11
(4) 高等实业学堂高等实业学堂1904年成立,属清**农工商部直辖。该校以工业学科为主,开学之初设立机器工厂,有学生160人,分专科和预科两种。专业有化学、机械、电气、矿学四门。在化学专业内有电镀课程。1910年,该校与京师初等工业学堂在南洋劝业会上同时展出“镀镍器”。